发表时间: 2020-01-02 09:44:03
作者: 珠海市创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浏览:
众所周知,元旦在现在是代指阳历新年的第1天,也就是公历每一年的1月1号。
但是公历纪年是在民国时期才确定为中国的纪年方法的,在公立法成为中国的合法纪年方式之前,中国人过元旦吗?
答案是当然要过了,虽然元旦在现在指的是公历每一年的1月1号,但是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就有元旦的说法。
在汉语的语境中,“元”有开始的意思,“旦”指的是天明时的那一刻,也指代白天的时候。“元旦”一词从在汉语中出现开始,便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的意思(当然那时候不是公历的1月1号)。
元旦也被称为“新历年”“阳历年”,是指国际通行公历纪元的1月1日。但在1911年之前,“元旦”即是今天的“春节”,也就是夏历新年。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。
元旦一词,最早出于南朝梁人《雅乐歌》:"四气新元旦,万寿初今朝"。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,旦是早晨,元、旦合起来,比喻一年的岁首,也就是一年开始之日。但将哪一天作为岁首,我国历代有不同的择定。
《史记》载: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;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;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;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;汉武帝又恢复正月初一为元旦。自此延续下来。
辛亥革命后,改公历纪年,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,公历1月里日称为新年。1949年9月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使用"公元纪年法",以法律的形式,确定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,公历1月1日为元旦。